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源内容 > 浅谈意象与诗歌鉴赏

浅谈意象与诗歌鉴赏

2012年07月12日 08:09:42 来源:黑龙江省富锦市职业技术学校 访问量:479

浅谈意象与诗歌鉴赏
富锦职业技术学校                         李勇
摘要
现在语文教学中提高诗歌鉴赏水平就显得十分必要,因为教科书中选取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普希金的《致大海》等诗,这些诗作,如果没有很好的教学指导,学生一下子是很难把握的。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想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中国传统诗歌寓情于景,以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
意象的运用自然因人、物、时、情的不同而不同,总体观之,营构意向的方法可分为三类:赋、比、兴。
一般来讲文学作品都有三个层面,即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诗歌鉴赏也要从这三个层面入手。
关键词
赋、比、兴、意象、语言层面、意象层面、意蕴层面
现在语文教学中提高诗歌鉴赏水平就显得十分必要,因为教科书中选取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普希金的《致大海》等诗,这些诗作,如果没有很好的教学指导,学生一下子是很难把握的。
一、诗歌创作中意象手法的运用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想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对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 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 色彩。
意象的运用自然因人、物、时、情的不同而不同,总体观之,营构意向的方法可分为三类:赋、比、兴。
赋,即平时所说的直写其事,某一物象在作者看来已经具备了能表达他的情感的特质,便直接加以运用,使这一个意象直射出感情来。这类意象在我国的诗歌创作中是十分常见的,如选课本中的辛弃疾的词《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可以说全词都是铺陈意象,以一连串的意象直接勾画出一幅恬静的乡村景图,描写景物不看-情字,但又处处可见那浸润其中的作者之情。
比,即我们常说的打比喻,通过不同的方式将作者的感受比做它物,或明喻、或暗喻、或象征;把自己的情思直接喻为人或物,使之具有人或物的特征。李白的“高堂明境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就是将青丝、雪这样的意象直接拿来比喻头发,人而使读者的联想一下子清晰起来,明朗起来,生动起来,给读者以无比鲜明的感受。舒婷的诗“我是你额上破旧的老水车”一句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原因就在于用老水车这一意象来象征“我”与祖国的某种血肉联系,人而使整首诗作细腻而含有丰富的象外之意。
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兴必须依附于某一事物,要有一个能引起兴的印象,然后使这个印象渗透进作者的感情,从而营造一和间境。创作中白描的使用往往就不看作是一种兴,如臧克家的诗《老马》就是典型的例子。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塑造了一个老马的形象,它让大车“装个够”“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只是把头“觉重的垂下”,在这里,老马己经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直接的兴起对象,作者以这个形象来寄托不屈的民族个性和作者的赞美之情。所以兴这种创作手法既省笔墨又含义深刻。
诗歌主要靠意象来构成诗的间蕴,而诗歌中意象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并列式组合,将有关的几组对象罗列起来,如杜牧的《江南春》“水村山郭酒旗风”就是并列了水村、山峦、酒、旗、风几组物象,从而让我们领略到了江南春天的特有风情。
对比式组合,选取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物象,互为对立,互为映衬,如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中比下犹歌舞” ,一边是拚杀的血腥,一边是醉生梦死的沉迷,从而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通感式意象即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几种意象沟通起来,互为转化。如舒婷的《路遇》“自行车的铃声悬的空间”“铃声把碎人的花香抛在悸动的长街”,前一句所觉铃声转成为视觉悬浮,后一句所觉嗅觉与心理感觉交织转换,沟通组合,从而形成了一个非常奇妙的境界,铃声能浮,铃声抛花香,使读者不禁为诗人的丰富想象而拍案叫绝。
荒诞式组合,将不合事理逻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象组合,也即现实中不可能经发生的在心理感觉中却能够实现。如李贺的《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鬼唱”二字石破惊天,它仿佛让人听到秋坟中的鬼魂在吟唱鲍照当年抒发“长恨”的诗,以此来抒发作者怀材不遇的沉痛与凄清。诗笔新奇、诡谲多姿,荒诞虚幻中暗含了李诗的鬼才之意。
不管是并列还是对比,是通感还是荒诞,诗歌的意蕴就蕴含在它们的不同组合中,诗歌创作中这些手法的运用,使诗歌呈现出无穷的魅力。解读诗歌首先要搞清楚这些最基本的诗意组分,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鉴赏诗歌。
二、诗歌鉴赏的三个层面
一般来讲文学作品都有三个层面,即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诗歌鉴赏也要从这三个层面入手。
语言层面,毫无疑问,诗有很强的直觉性。诗歌语言高度概括、凝练、极富意蕴,它常常违背一般的语法规范,比一般的文学语言具有更强的陌生感,诗行间常留下许多空白,显示出很强的跳跃性。正是这种跳跃性,才容纳了诗歌更丰富的意象,从而在非常有限的篇幅里,构筑着使人耳目一新的诗歌意蕴,这种语言艺术特点的形成,多半依靠具象词与抽象词的巧妙的嵌合,即有意将抽象词与具象词搭配,构成一种既具体又模糊的虚实相交的境界,从而给读者提供追寻诗人个体感受的信息。新修订的高中语文每三册教材在阅读练习中选取了诗人卞之琳的诗《断章》。卞之琳的诗向以含蓄睿智为读者所喜爱,他常常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世界,以象征的形象暗喻人生哲理,既有丰富生动的艺术感,又蕴含了对世界的的体验。《断章》这首诗就生动体现了这种特点:“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诗的表面平淡无奇:桥上有风景,于是你在看;你也够成了风景,可是别人也在看你。在无奇中,让人体会到了画面所蕴含的丰富的生与死,知与不知的宇宙人生的相对性哲理。“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装饰的是梦,这一语言的搭配极为巧妙,巧就巧在具象词与抽象词的组合,打破了语义的逻辑关系,构成了一种诗意的逻辑,从而大大扩充了诗歌语言的弹性,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内涵,对扩展了诗的表现范围,加深了诗的理意。类似的还有“我唱了一街上的朦胧”(《记录》)“呕出一个乳白色的“唆”(《黄昏》)等。因此,欣赏诗歌,只有抓住诗歌语言的这种特性反复吟唱,才能深刻领会诗家语言高度凝练的特点,从而拎出诗歌中浓缩的内涵。
意象层面:意象与美育有着不解之缘,具有美的意象的诗才能给读者以美感。能否创造出新颖独特的美的意象,是衡量诗歌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意象的形成主要用赋、比、兴这三种方法,但只有用那些表面极不相关而实际又有联系的事物的意象或比喻才能准确,有效地表现自己,根据这个原则产生的意象才能准确。这也就涉及诗歌所选定的意象与它所象征的意象之间的融合问题。意象与意义常常就可分。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之所以催人泪下,是与诗人成功运用暗喻及通感的表现手法,营造的表现手法,营造出一组组含义深刻意象分不开的:“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视觉“老水车”与听觉“疲惫的歌”相连,诗人用这种苍凉的意象开头,一下将读者入了一极佳的诗歌欣赏状态地老天荒之中去感受那份震憾,那份深厚,数百年的历史沉寂一下跳到了读者的面前,开阔而雄浑,苍茫而深沉。“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 /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落到地面的花朵 ”又将具体意象与抽象意象融为一体,在时空的急剧转捩,对比中完成了诗人主现情志的表达而“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这些意象,让我们在最初的震撼过后,又恍然于它们所代表的强烈思想感情的复杂意义之中,从而使我们从艺术的视角感悟到了这首诗独具的审美情趣,使我们感到诗人内在的精神与诗的意象的一致性。因此的解读离不开对意象本身的把握,诗的创造力,想象力,诗的一切生命力就在意象的塑造上。读诗,必先读懂意象。
意蕴层面:伴随着意象在脑海的形成和语言节奏感的刺激,读者已经产生了初步的美感,但是如何突破意象表层去体悟诗的意象内蕴即诗的意蕴,是诗歌鉴赏成败的关键。诗的意蕴一般包括审美意蕴和智性意蕴。
当然,优秀诗歌都具有审美性。读诗伊始,读者便开始产生某种精神体验,感到精神的愉悦。但这还算是审美鉴赏这次教材修改,选入320世纪40年代著名诗人穆旦的一首诗《赞美》。当时,由于特殊历史原因,使得三四十年代的一些现代派诗人彷徨、迷茫,如同迷失在茫茫黑夜中,作品多囿于一己的“小我”,表达的也多是无助。但穆旦有所不同。他常常在自己的诗中给所塑造的形象以黑暗与光明的哲理。《赞美》这首诗就集中代表了诗人的这种艺术创作风格。诗中塑造了了两个人物形象:一是作为抒情主体的诗人自我。一是“粗糙的身躯移动在田野中”的农夫抒情主体在荒凉的土地上,在野草的茫茫中,在忧郁的森林中,对着在无边无际爬行的“不移的灰色行列”诉说自己的“沉默的爱情”“要以荒凉的沙漠”“坎坷的小路”“阴雨的天气”“要以带雪的手”和“佝偻的人在拥抱”这是一个有着强烈爱国的形象。而农夫,这“许多孩子的父亲”,“多少朝代在他身上升起而又降落”“希望和失望压在他身上”“路是无限的悠长”,而他却放下了“永远无言的跟在犁后旋转”的古代锄头,空定地“看着自己融进”了死亡。一个劳动者守望自己的贫穷、劳苦,然后抛开妻儿老母,抛开一切,一去不回头。这是一个什么形象?他的内质是什么?是什么使得“我”也在为他的离去而痛哭?不言而喻,这两组意象,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农夫与我猝然相遇在诗中,各自理解着自己的使命,当芸荟众生昏昏于我意识的丧失时,我和农夫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表达着清醒传达出一种与昏聩的世界格格不入,为寻找光明而粉身碎骨的精神。到此,我们传已经完成了对意象的《解剖》挖出了诗歌的某些内涵,对作品有了初步的审美体验;然而进一步去体味:在这一荒凉而饥饿的画面里,农夫形象的精神之光开始活跃起来,浮动起来,扩展起来,从而传达出农夫的个性品格—在自身充满动 乱、矛盾、苦难和愚昧时,毫不犹豫地抛开自己、牺牲自己、改造自己寻求走向光明的出路,也正如此,“一个民族才能抬起头来” ,“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农夫这一形象,实际承载着民族历史的内涵,代表着先行者的特定品质,闪耀着民族性格的不朽光华。而我是新生农夫的象征。我与农夫的血肉联系,共同筑就了民族之魂。这正是《赞美》这首诗给我们带来了崇高的美学意蕴,鉴赏到此,才算真正进入到诗歌意蕴层层把握之中,也即进入到诗歌的“智情”意蕴中。
物我交融,既入手其中,写出所咏之物本身的特性,又出乎其外,暗示出具有某种美学价值的寄托和象征意义这才是真正把握了诗的意蕴。当然要达到这样的欣赏境界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这就是要求欣赏者必须以深厚的文化知识积累和思想修养为基础,以丰富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社会阅历为辅助,在教学中努力带领后学者去探索诗的奥秘。
参考文献
1.《新课本高考古诗词鉴赏词典》程浩平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年1日1
2.《古诗词鉴赏》王锺陵主编四川辞书出版社 2007年1月1
3. 《经典诗歌》依沙著太白文艺出版社2005年
4.人一生要读的100首诗歌》淡霞著中国和平出版社2006年10月

 

 

 

编辑:李晓军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黑龙江省富锦市职业技术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富锦市西平路南段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